在胡椒、辣椒传入前,中国人对辣味的认识,是以“辛”来表达的。《吕氏春秋》中载“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在胡椒、辣椒传入中国之前,花椒、姜、茱萸是民间使用的主要辛辣味调料,称“三香”。
胡椒原产印度、东南亚,其精确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胡椒在中国古代属于奢侈品。唐代胡椒被视为珍稀药物,只有在“胡盘肉食”中才使用胡椒。权臣元载失势,被抄没家产时,“得胡椒九百石”。
宋元时期,胡椒依赖于进口,价格昂贵,专属于上层社会使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三佛济国一次进贡“胡椒万斤”。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杭州每日所食胡椒四十四担,每担价值二百二十三磅。
当中世纪的欧洲人用胡椒烹制大块肉时,却不知东方的清雅之士,正将漂洋过海而来的胡椒,演绎出了多种充满格调的品尝方法。可以在茶中来点胡椒,茶香与胡椒香一起缭绕弥漫,后世的茶叶蛋,约摸是从此中发展而出。胡椒也可煮酒,甜酒辣香,别有风味。胡椒是身份及有品味的生活的象征,士人或土豪出门,身上都要沾些雅尝胡椒后留下的香味。今日阿拉伯的王子们,据说身上会喷有种类似胡椒的香水,却不知千年前中国人已过上这种有品质生活。
明明代中后期,胡椒也开始出现在普通民众的餐桌之上。
明初胡椒被视为与人参、燕窝等价,官商之间彼此迎来送往时,一斤胡椒,成为厚礼。胡椒身价昂贵时,甚至可以抵价给朝廷缴纳田赋,与白银、布帛一样成为硬通货。胡椒的保值特征,使它被权贵之家囤积。太监钱宁被籍没家产时,竟然搜出胡椒数千石。
《金瓶梅》中,西门庆盖房子时,李瓶儿将自己藏着的四十斤沉香,二十斤白碧,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拿出来卖钱,替他凑钱盖房子。
香料贸易的巨大利润,吸引了民间冒险者们从事于走私贸易,“湖海大姓私造海船,岁出诸番市易”。成化十四年,江西商人方敏三兄弟,采购了一批瓷器到广州贩卖,遇到广东商人陈佑等人,合谋进行走私贸易。出海之后,换回大批胡椒、沉香、乌木等香料,被朝廷截获。
为了能进行贸易,一些走私者冒充官方使臣,至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明宪宗年间,福建商人邱弘敏带了一批手下出海,自称朝廷使臣,至海外拜见他国国王,并令妻子谒见过国王夫人,得了许多珍宝返回。被香料的暴利所吸引,官员们也不甘示弱,利用出使的机会,私下携带货物回国贩卖。
负责稽查走私的沿海诸军,更与驻地附近的子弟一起进行走私,“假名公差,阴实为盗”。中国人冒充朝廷使臣,东南亚各国的走私者不甘落后,冒充使臣来华者不在少数。洪武七年,就有暹罗商人冒充贡使团,想将香料高价卖出,只是被明王朝识出,未能得逞。
至明代后期,在一些沿海城市,朝廷放松了控制,使香料贸易合法化,同时征以重税,弥补国库虚空。据推算,每年运送至中国的胡椒达五万袋,两千吨,苏木每年的进口数量多至三百吨。福建漳州香料遍布,以致于“香尘载道,玉屑盈衢”。
利玛窦就观察到,胡椒等物品是由他国进口的,随着进口多了价格也在下跌。
香料的大量涌入,也使这些昔日的珍稀物品,走入寻常百姓家,也有人因贩卖香料而致富者。永乐年间,各国朝贡使团频繁来华,香料积压甚多。一些有头脑者把握机遇,将香料由贵族推向平民,靠着广大的平民消费而致富。
此时胡椒被普遍食用,不但宫廷、官吏阶层食用,在一般平民中也普遍食用,“今遍中国食品,为日用之物”。在烹调鱼肉等食材时,胡椒被大量使用,以压制腥味。对胡椒的用法,明代有较多介绍。《遵生八笺》中介绍了使用胡椒的菜肴做法。
“蟹生”,将生蟹剁碎,用麻油熬熟,冷却后用胡椒、花椒末、茴香、砂仁等,再加葱、盐、醋,共十味,加入拌均,即时可食。
“酒发鱼法”,将大鲫去鱼鳞、肠胃,不用水洗涤,以布抹干,每斤鱼用神曲一两、红曲一两,拌炒盐二两,胡椒、茴香、川椒、乾干各一两,拌匀后装入鱼空腹内,然后装入坛中用泥封好。
在明人看来,胡椒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愈疾病。《本草纲目》认为胡椒“实气,味辛,大温,无毒。”李时珍罗列了一堆胡椒的药用价值,如霍乱、牙痛、心腹痛、冷气上冲等,甚至可以壮肾气。
古人还发展出了胡椒的军事用途,与现代催泪瓦斯类似,名目众多,如“贼点头”之类。“贼点头”用胡椒等物装入竹筒中制成,临阵时百枚齐发,“贼着此药,眼即立瞎,喷涕不已,何暇对敌,可不战而擒矣。”
中世纪欧洲的有钱人被称为“胡椒袋子”,穷人则被人轻蔑地形容为“他没有胡椒”。胡椒价格的高昂,促使葡萄牙人向东方探险。1499年,达加马探险队的剩余船只返回里斯本,传言船上装有大量胡椒。当日里斯本的胡椒价格跌落一半,经营胡椒的商人纷纷破产,产生了“对胡椒的诅咒”。欧洲各地,如威尼斯等城市,胡椒价格也暴跌。
哥伦布在南美发现辣椒时,一度将它视为“印度胡椒”,可辣椒终究非胡椒。当价格便宜,味道强烈,适种性更强的辣椒出现后,胡椒被从调味品之王的宝座上拉下。
明代后期(16世纪末)辣椒始传入中国,对辣椒的最早记载见于1591年的《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徐光启《农政全书》载:“番椒,亦名秦椒。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初期辣椒被重视的是它的花,而不是它的果,辣椒被当做观赏植物栽种,不久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吃辣椒的人,在一声惊呼中,一种新的、刺激的食物被发现。
辣椒在明末传入中国后,很快在各地种植。辣椒具有较佳的生态适应性,对气候、土壤、日照要求不高,抗旱能力较强,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并获得较好收成。与辣椒相比,花椒、姜、茱萸等传统香料辛辣程度还是不足。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其味最辣”,能刺激唾液分泌,增进食欲,成为辣味之王。
辣椒可能的传播路线是从墨西哥、吕宋、中国,最早传入中国的地点应是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在大航海时代,吕宋是中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有大批华人在此聚集经商。在频繁的贸易之中,南美作物被华人带入中国,如甘薯就由福建长乐陈振隆从吕宋带回。正是由于从海路传入辣椒,迄今四川、贵州仍称辣椒为“海椒”。
辣椒的引入,使得原先的“甘、酸、苦、辛、咸”五味发生改变,辛取代了辣,组成新的五味谱。随着辣椒的普及,此后中国人食谱上辣花椒之类的比例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