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规模
尚普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调味料市场规模达到5133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7881亿元。疫情使餐饮消费从外食转向家庭烹饪场景,提升了C端调味品需求,多家布局家庭端的调味品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收入保持了良好增长。中国调味品企业在疫情期间仍能实现收入逆势增长,调味品产业市场规模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2023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364亿元,同比增长19.2%。2023年调味品百强企业总产量将达到约2200万吨,同比增长20.22%,总销售收入将达到约1600亿元,同比增长21.51%。其中前十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为约18%,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二、消费者行为
尚普咨询调查显示,近八成消费者表示在购买调味品时关注生产日期新鲜度因素,近七成消费者看重调味品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除此之外,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积极关注使用调味品产品的健康程度,例如,消费者在购买调味品时关注生产日期、配方与产地。
超八成消费者倾向于在线上渠道购买调味品,80.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商超也是其主要购买途径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影响的持续加深,线上购买渠道成为了调味品的重要分销渠道之一,未来调味品线上销售通道也将持续扩张。
三、分销渠道
调味品产业的分销模式目前主要以线下渠道为主,但在疫情常态化下的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线上渠道凭借着精准抵达目标客户与有效运用资源的特点,调味品的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特别是在预制菜的行业风口下,调味品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商机。
预制菜是指由食品企业或餐饮企业按照标准化流程和规范进行食材加工、调味、包装等工序,使其具有一定保质期和便捷性的半成品或成品食品。预制菜可以节省消费者的烹饪时间和成本,满足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求。预制菜与调味品的结合,可以提高预制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性和黏性。
四、产品类型
调味品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分为单味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单味调味品是指只含有一种基本滋味或气味的调味品,如食盐、酱油、醋等;复合调味品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滋味或气味的调味品,如火锅底料、咖喱酱、番茄酱等。
单味调味品细分产业稳健发展,除香辛料及香辛料调味品产业产量下滑之外,其余产业产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蚝油、料酒、酱油等分支产业增速可观,分别为22.3%、14.4%、12.7%。单味调味品作为基础性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市场需求稳定。
复合调味品细分产业快速增长,尤其是火锅底料、烧烤酱等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2022年我国火锅底料市场零售规模达到723亿元,未来五年(2022-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26%,预计2025年将达到1108亿元。复合调味品具有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追求新鲜感方面有优势。
五、企业竞争
从调味品产品品类丰富度和企业总营收来看,中国调味品行业已经形成了企业梯队。第一梯队代表公司主要包括海天味业,该类企业调味品产品品类全面,总营收超过150亿元;第二梯队的代表企业主要有中炬高新、李锦记、老干妈等,为国民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第三梯队的代表企业主要有加加食品、恒顺醋业、安琪酵母等,营收在30亿元以下,产品品类多侧重于某一品类。
尽管中国调味品企业已经基本形成头部梯队,但是我国调味品行业公司众多,与美国、日本相比,我国的调味品企业集中度依旧相对分散,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经历了此前的火锅等复合调味品的快速增长之后,调味品企业开始面临新的增长瓶颈。
六、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调味品行业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健康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调味品行业将加强对产品质量和配方的控制,减少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使用,提高原料的天然性和新鲜度,开发更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产品。
(2)差异化。随着消费者对食物口感和风味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增加,调味品行业将加大对产品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特色和区域性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喜好。
(3)智能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调味品行业将利用线上渠道和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和用户画像,提高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同时,调味品行业也将借助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和物流配送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4)绿色化。随着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意识提高,调味品行业将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监测,采用更环保的原料、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结束语
总之,调味品行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在疫情影响下,调味品行业实现了逆势增长,并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调味品行业将以健康化、差异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方向,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